為湯治客而生的伴手禮
「木芥子娃娃」是一種木製人形玩具,起源於19世紀(江戶時代後期)的東北溫泉地,最初是販售給湯治客作為伴手禮的商品。
湯治,是日本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一種療養方式,意指人們為治療疾病、傷痛或恢復身心健康,而長期滯留於溫泉地,藉由溫泉的療效與自然環境的療癒力量來促進自然治癒力。19世紀當時,日本約90%的人口為農民。對於身處嚴寒地區的東北農民而言,湯治不僅是舒緩勞作疲勞的重要方式,更是與村內外人交流的寶貴年度習俗。例如:1月底嚴寒時期的「寒湯治」、插秧後的「洗泥湯治」、8月炎夏時的「土用丑湯治」等,農民一年會進行2至3次湯治,藉此重新調整身心狀態。
在這樣的背景下,木地師(木工職人)開始定居於溫泉地,因與湯治客的互動而能直接掌握其需求,進而開始製作木製人偶「木芥子娃娃」。

轉啊轉啊木芥子娃娃
木芥子的原料是木材。從原木伐採後,經過充分乾燥,再依木芥子的尺寸鋸切。接著使用最關鍵的工具「轆轤」,一邊旋轉木材,一邊削製成形。最後進行繪製與打蠟等收尾作業也是在轆轤上作業。
轆轤是一種能使木材旋轉的裝置,透過旋轉可均勻削製,使加工更加高效。而這個「轉啊轉啊」的過程,正是木芥子製作中最傳統也最核心的技術。

頭戴貝雷帽的「彌治郎木芥子娃娃」
傳統木芥子娃娃依據地區的不同,在造型與配色上各具特色,目前全日本已確認有11個系統,其中5個系統位於宮城縣,而白石市就是誕生「彌治郎系木芥子娃娃」的地方。
彌治郎木芥子娃娃最大的特徵,是其大頭型設計,頭頂畫有鮮明的二重或三重圓紋,彷彿戴著貝雷帽,給人留下深刻印象。另一個特色則是其胴體的裝飾圖樣,包括大面積的圓紋、以及圓紋與花朵結合的圖案等,設計華麗且充滿個性。

被認證的傳統工藝品與傳承使命的「傳統工藝士」
1981年,宮城傳統木芥子娃娃符合日本法律規定的標準,被日本政府認定為「傳統工藝品」。
然而,傳統工藝品的領域需長年技術磨練,加上需求漸減,使得後繼者的培養與傳承成為一大課題。為了解決此問題,日本政府針對從事指定傳統工藝品製作的職人,實施「傳統工藝士認證考試」,合格者即被授予「傳統工藝士」資格。英文則對應為「Master of Traditional Craft」。傳統工藝士是在職人中具備高度技術與經驗的少數專家,實至名歸地被稱作「匠中之匠」。
目前,宮城傳統木芥子娃娃共有12位傳統工藝士,其中4位常駐於白石市。(2025年2月底的數字)

能獲得傳統工藝士直接指導是極為稀有的機會
「傳統木芥子娃娃」的定義包括:具備系統性傳統性、擁有清楚的師徒傳承關係,並由工人製作本人風格的作品。因此,能夠親自接受傳統工藝士的指導,機會極為稀少與珍貴。
